學員:
請問老師,我敷「百會穴+足三里」約一星期,昨晚才感覺排尿很多,半夜起床6次,正常嗎?還要繼續排水嗎?什麼狀況才停止?還有,排水是排體內的廢水,那補水呢?水從那來呢?
我:
哈哈恭喜你,敷了一星期,終於有力量排出,當然要繼續排。
你會在睡覺時排水,顯示妳完全放鬆時,身體才有力量排水,極有可能妳醒著時侯可能很忙、壓力大、處於緊張狀態,交感神經旺盛。
同時也顯示你的下焦不是很有力量,平日溫敷足三里的去水過程中,建議需要另外找時間溫敷:充電模式「三陰交+長強」。
身體會有水太多的現象,是現代人過於忙碌,電腦手機的時代,讓許多人處理事情都必須即時解決、即時回覆,以至於隨時處於緊張的狀態,這種生活型態最耗大腦心肺,也就是上焦空間的能量,同時能量也大多調度在上焦,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,於是形成能量高度聚集於上焦。
既然能量都耗費在上焦,那其它如:中焦下焦部位呢?所能分配的能量就相對減少了,這些部位的細胞、器官因為平時獲得能量大幅減少,相對只能將能量用在處理維持生命比較重要的基本機能上,新陳代謝自然變弱,較無力氣將廢水廢物完全排出。
同時缺乏能量,也等於是缺乏熱能,體溫自然會偏低,加上這些代謝變遲緩的部位又是下半身,多餘的水分很容易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,所以大多的水都是匯聚囤積在下肢、下腹、臀部這些部位的細胞外,也就是組織液中,於是形成「水多、水腫」的現象。
足三里:能將能量由下腹部上推到頭頂,越過背部到腳底,是八穴中唯一可以將能量打出全壘打的一個穴位。
因為虛弱冰冷的部位,只要能量可以獲得補充,有了動力,該部位的機能、代謝、體溫都會提高,所以我們只要利用「足三里」這個能量全壘打王,能加速身體水代謝的特性,每天持續一兩次能量全壘打,溼寒水多的空間細胞、器官都運動蠕動起來、體溫提高,水的循環代謝就會慢慢恢復。
這就是足三里的「去水」過程。
我們再來談談關於「補水」的水從那來呢?
請問:當你家的社區停水時,理所當然的,挨家挨戶自然會想要儲水!
當我們的身體缺水時,住在同一個社區的細胞,也怕缺水,於是就不太排水,盡量將水儲存在細胞內。
那麼是什麼情況會讓細胞感到缺水?
答案就是:要補充的水分是髒的!
細胞像魚兒一樣活在水裡,如果家裡的魚缸水很髒,魚兒就會生病。如果你長期因為機能代謝差,身體70%的體液(組織液)就會慢慢變濃變髒,這時活在70%是水的細胞,就會不敢喝水,太濃的體液也不易滲入細胞內,讓細胞如同感到缺水般的不敢排水。
我們可以從三陰交的能量運動圖中看到標注著:三陰交穴是脾、肝、腎能量的開口,所以溫敷三陰交可以加速脾肝腎的運動。
脾臟運動起來:濕氣、濁氣可以加速代謝。
肝臟運動起來:身體的毒素可以加速排出。
腎臟運動起來:加速水液或濁液的輸佈與排出
如果脾肝腎的運動都加速了,等於體內濃稠骯髒的水的代謝加速了,身體的70%體液乾淨了,水的循環變好,細胞就會開始將細胞內的水排出,同時吸收乾淨的水,這就是所謂的「三陰交可以補水」的意思了。
一般我們補水或去水,都會配合一個穴位,就是大椎穴。因為現代人的能量大多高度聚集在上焦,加上大椎穴,可以加速上焦的能量向背部疏通順暢些。
所以
去水的穴位是,同時溫敷:足三里+大椎。
補水的穴位是,同時溫敷:三陰交+大椎。
附上:體內水分過多的徵兆圖
(點一下畫面,圖片可以放大,再點一次可放很大)